中学作文教学研究杂志编辑部 刘德斌老师曾在2001年获得首届“作文新导法”全国论文大赛一等奖,不久就传来他的课题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中立项的好消息。他思想大胆,独具学术个性;视野宽阔,善于博采众长;勤于钻研,意志坚定不移,依托“新闻引路序列作文训练研究”致力于作文教学法学科构建。 首先,这套研究成果的全新思路和大胆构想令人耳目一新。发现“发散—聚敛—线性”的作文思维形态变化过程,否定列作文提纲而引入“脑图”思维工具,用现代脑科学理论来认识作文过程,等等,这些都会让人眼前一亮。大胆而别出心裁地设计的“先练后导”教学模式中,教学流程与传统作文教学背道而驰、截然相反,要求课堂上不给固定写作提纲,不用范文引路,不作滔滔不绝的写作指导,让学生独立选材,进入写作状态,完成起草再开始评议。然而,这样做却不像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使学生本很宽阔的思维视野变得极其狭窄,也很自然地杜绝了作文千人一面的现象。 其次,“新闻引路”体系处处关注学生主休,强调学生作文基础的自主积累、知识的自主生成、个性的自主发展,这与新作文的办刊理念不谋而合。当前最广泛流行的作文教学是由编者和教师予以安排写作知识主线,或以写作技法为主要内容,而“新闻引路”体系认为这种做法极不科学,只有学生在写作中需要什么学什么而掌握的知识、技巧才是最有效的,并随着运用频率的增长而掌握重点知识、技巧;所以,特别强调学生生成自己的作文评价标准,这个标准一旦在学生心中生成,就会引导学生自我作文的个性发展。 “新闻引路”体系十分重视学生自主发展的良好环境。如转变观念处处作文、因材施教特色作文;又如先练后导对学生的不搞作文前指导防止束缚;如评价学生作文时以互评与自评为主防止评价标准的成人化,等等,无一不透着为学生展示个性服务的开放性的作文教学观。当然,开放不等于放任自流,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放”的同时,作者也十分重视“收”,尤其强调良好作文习惯的养成。如通过“剪报作文”训练落实“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通过4X积木式思维作文法训练让四个步骤成为作文习惯;通过新闻写作训练让内容要真实、新颖和语言表达要精炼等作文常识成为作文习惯;在通过量表评价学生作文时也时时不忘通过各种刺激来强化,使扎实的基本功成为作文习惯。 第三,“新闻引路”体系还是一套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作文教学法。它产生于实践,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所以操作性非常强,但又都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不是对教学经验的简单总结。“先练后导”着力解决教学目标假大空、教学过程本末倒置;“新闻引路”着力解决“放”“收”失衡,做到“先放后收”;评价权利“下放”,以互评与自评为主着力解决作文教学目标与评价成人化倾向;特色作文理论着力解决作文教学个性;开放教学理念着力解决作文教学局限于课堂的问题;等等。 “名师出高徒”,一个文学修养高的教师作文教学得心应手、效果突出。刘德斌老师坚信“没有学不好作文的孩子”,所以他非常尖锐地指出作文教学问题的根源是教师自身,教师会不会写文章,懂不懂得教学生写是作文教学成功的首要关键之一,因此,他曾不止一次地大声疾呼,学校应当设立专职作文教师,以解决教师“作文难教”、“不会教”的问题。此事非他一人所能为,也非新作文独家可以做到,如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重视并采纳则是亿万学生的福音。 令人感叹的是,这些方法或理论不是片面的,而是把作文教学当成整体来研究。如学生通过“百字新事”、“剪报作文”训练积累语言、语感和思维,再加上“激发思维与激发兴趣同样重要”的理念,使学生勤学、乐学、会学成为整体。“新闻引路”体系不仅有作文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反馈的研究,还涉及到作文的过程、教师、教材、软件等研究,有关专家曾评价其“构建了一套和谐的作文教学法体系”。 这是立意高远的,它才刚刚起步,需要广大语文教育、教研工作者一起关注、重视、支持,一起行动,共同创造和迎接作文教学春天的到来。 刘德斌本是一位颇具前途的文学青年,搁笔七年、矢志不渝,在五年换了六所学校(包括农村、城市,小学、中学,公办、民办,其中一年半的时间没有教语文)的坎坷人生经历中坚持不懈。因为年轻,所以朝气蓬勃;因为年轻,所以不迷信权威;因为年轻,所以执著追求,终于在作文教学领域取得不凡的成就。他的学术之路也才刚刚起步,希望他更好地在实践中取得更卓越的成果,“为中华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